5月7日—9日,山西师范大学戏曲博物馆2025年春季学期思政教育体验区授课开始,音乐、舞蹈、美术等专业的部分本科学生,分批次走进戏曲文化园和戏曲博物馆。由戏剧与影视学院公蒗蒗老师、江澜老师及研究生冷政兴、高志强引导参观并讲解,带领同学们从专业视角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,深化对艺术与价值观关系的理解。
在壁画展区,公蒗蒗老师选取一幅描述元代戏班演出的《大行散乐忠都秀》壁画向学生们介绍:“其中壁画里展示的鼓、板、笛不仅是乐器,更是连接古代礼乐教化的纽带。比如鼓点节奏掌控全场,就像今天团队合作需要核心凝聚力;琴瑟和鸣讲究配合,提醒我们艺术创作不能只顾个人表现。”公老师以壁画中乐师与演员的互动为例,延伸至当代青年应具备的集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。
面对展柜中的戏曲瓷器,江澜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瓷器上描绘的《西厢记》场景:“这些瓷器当年走进百姓家,让不识字的普通人也能通过图案理解其中的内涵。就像今天用短视频传播正能量,艺术始终肩负着教化人心的功能。”一名美术学院学生端详瓷器中的人物线条后感慨:“过去觉得传统纹样只是装饰,现在发现每一笔都藏着叙事的巧思。”
近年来,戏曲博物馆持续探索“文物+思政”教学模式,此次思政课程以解读戏曲文物,将“器物精神”转化为育人资源。通过壁画、瓷器、戏台等鲜活的历史教材,向学生传达出艺术创作不仅要有技艺,更要有精神内核,这才是文化传承的根。